当前位置:首页 > 中文网站 > 卓越研究 > 文章与热点 > >文章内容

购物中心动线设计要点

转自《地产数据时代》


导语:动线,是购物中心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词汇,科学合理的动线规划设计对购物中心外部客流的导入、场内客流的聚集与扩散、租户的整体经营业绩以及各个商铺价值的最大化均有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作为一名职业的商业地产策划人,在商业地产策划过程中,对项目提出合理的、操作性高的、实用的动线规划正是体现策划人策划价值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学习并研究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规划,将是一名职业商业地产策划人必修的一门课程之一。

一、购物中心的动线设计规划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外部动线和内部动线规划。
        外部动线规划。购物中心动线设计必须考虑与外部环境的对接,这样才能达到聚集人流的目的。联系外部动线系统主要包括:车行动线、人行动线。
 
 
        1、车行动线:大型购物中心的车行动线设计非常重要的,在规划车行系统时,最主要考虑两大方面:一是避开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将购物中心主要的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于其他的联外道路(如非主要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车流量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处向后退缩若干距离以便车辆进出。同时应配合道路的车行方向以单进单出或双进双出的方式设计车行流线,避免进出在同一个口,形成交叉。二是做好人车分流,避免车行动线占用人行动线,减少车辆对行人进入购物购物中心及广场的影响。
        2、行人动线:不论是乘坐公交、地铁,还是“打的”来的消费者,或是周边步行来的消费者,都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人行设施。在进行人行动线设计时,应使以各种方式到达的行人尽量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无法避免而需穿越这些道路时,应通过立体交通避免其直接干扰,比如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当然,这些和城市的规划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进行购物中心设计之初就需充分进行考虑。
 
        内部动线规划:购物中心的内部动线设计对于购物中心的成败至关重要。其内容包括水平动线规划、垂直动线规划。在规划内部动线系统时应该重点满足几个方面的因素:建筑既定因素、建筑设计因素、业态分布因素及顾客生理、心理因素。

        1、建筑既定因素:即人流系统要符合商业建筑现实要求,如必须考虑消防通道、应急出口、立柱间距、垂直系统设计、中庭、大堂等基础且常规的设计。
        2、建筑设计因素:包括水平人流动线中主通道的规划、主次通道的搭配、垂直人流动线中扶梯的设置以及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其它功能区与动线的结合。如项目内部水平动线应以单一主动线为主,根据消费者购买习惯研究,在人流视野范围内的商铺,具有较高的进店率,单一主动线避免了辅助动线给商铺造成的视觉盲点,使消费者可以不用重复行走就可以看完所有的商铺,提高了商铺的进店率,进而提升了商铺的商业价值。
        3、业态分布因素:水平动线的节点位置,如入口、拐角、中庭外与特定业态的结合,垂直交通系统与业态的结合等。如将诱导性商品、季节性商品、时尚类商品、购买频率大、占用空间较小业态分布在低楼层。
        4、顾客生理、心理因素:包括主次动线的数量、动线的曲与直、动线的宽窄变化、动线与商铺外立面的设计结合、动线与中庭的结合、动线与导向系统的结合等等方面。如动线的弧形处理,增加了冷建筑的动态感,可以缓解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视觉疲劳。

兼顾建筑设计因素的购物中心水平动线设计

 
引言:水平动线设置的基本原则是将店面,开设于步行交通量最大的动线上。并使该动线集中于某些通路,并形成回路。动线设计首要的一点就是避免顾客走重复的道路,一次性的逛完商场内的所有商铺。
 
正文:如何才能让顾客不走重复的道路,就可以一次性的逛完商场内所有的商铺?
        显然,如果顾客想一次性的逛完商场所有店铺,不走重复道路,最佳方案应该是环形组织模式。根据购物中心基本情况,很多研究者试图从环形组织模式中得出购物中心动线组织的基本原型。首先,从最原始最简单的一条走道,两边商铺这种模式出发。可以发现这种模式满足顾客不走回头路,一次性逛完商场所有商店的目标。
 

        但是,如果将这种模式作为购物中心的标准平面层,顾客仅仅只能观察到本层内的商铺,大大降低了商铺被看到的机会,从而影响了顾客的选择。于是,人们在购物中心内设置中庭。

 
        在这种模式中,如果购物中心的动线过于扁长,那么在中庭长边一侧的顾客想要到对面的商铺购物,则需要绕中庭一周,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就是说,可达性和可选择性较低。于是,人们在狭长中庭中间设置天桥,为了加强层间联系,又设置了自动扶梯,就演化为线性双回环模式。

 
        虽然最理想的动线设计是一个单一主动线,但是根据项目地块的综地条件,尤其是地块的形状,实际规划水平动线时我们又可以发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动线模式,即:线性模式,环形模式,网状模式和放射模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是合理的动线组织模式,但是对所有动线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基本规律,对增长策划人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兼顾顾客生理、心理因素的购物中心水平动线设计要素。

 
导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购物中心购物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个交易的过程,人们更加关注是在消费时的游玩、购物的精神享受。
        水平动线作为消费时的必经之路,一旦设计失败,将使项目动线变得呆板沉闷,使消费者在视觉上产生视觉疲劳,甚至厌倦感,从而失去第二次购物的兴趣。
        在本章节中,以兼顾顾客生理、心理因素为前提,小编整理了一些购物中心水平动线设计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素,供大家一起学习。

 
         经过小编的整理,小编认为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关注以下几个要素来避免顾客在消费时产生的生理、心理疲劳:动线曲与直的结合、中庭的结合、角度的处理、宽窄的变化、动线长度与店铺临面相适宜、变化和有序、核心化、空间变化等。
动线曲与直的结合
        曲与直结合要达到两个目的,既要使消费者对整体格局有所把握,不至于迷失方向,同时不能过于平直、单调,一望到底,尽收眼内,而缺乏了逛的乐趣。此外,曲与直的变化可以改变动线在顾客心里的心理长度,过长的动线适当的增加曲度,可以避免动线过长带来的心理压抑感。

 
中庭的结合
        为了避免单一动线过于枯燥,人们往往在较长动线的节点位置设置大小不一的中庭。同时中庭的引入对于动线的曲与直的结合变的更加顺理成章。

 
        中庭形式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各中庭大小不同,通常有“一大一小”、“一大二小”、“一大三小”等多种组合形式。
        中庭设计旨在营造中央空间,它是交通量最大的一个点。中庭在策略地位上是用来提高平面的人流。它一方面提供场所供购物以外的活动使用,如流行展示、动态表演等,另一方面也是公共活动及休息的场所,在此应利用照明及装修等塑造空间张力,使其成为购物中心的意象焦点。
角度的处理
        平面动线之内,圆角优于钝角、钝角优于直角、锐角不要出现。要平缓地、无意地改变消费者的行进路线,而不是强制性的。
宽窄的变化
        一个是主、次通道的不同宽度设置。此外在一些区段,适当的改变宽窄,进行流线型的过渡,或者在变宽的部分结合一些景观小品、导示设施或休息设施,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动线长度与店铺临面相适宜
        长度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平面动线的总长度,要使消费者走尽量少的路,而经过所有的店铺。另一个是单条动线的长度,不宜直线性过长。
        店铺临面和动线长度要结合考虑。从长度的角度考虑,在经过所有店铺的前提下,总长度愈短愈好。但是如果动线设计适当增加一点长度之外,可以使一部分店铺的临面增加,则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从店铺的角度考虑,其临面的数量愈多,动线效果愈好。因此,动线设计要综合平衡考虑。
变化和有序
        这是一个动线的设计理念,其实在处理曲和直、宽和窄的问题时,就已经体现了这个理念。此外,在动线部分的室内空间设计中,如处理铺地、屋顶、两侧的界定的元素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变化和有序的理念。
核心化
       受限于地块的形状,购物中心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功能布置手法不同。例如龙之梦购物中心,内部公共空间形成四个难以区分的核心,是不妥的。一般平面动线需要功能核心时,不要超过两个,或者多个时要明显区分,否则容易产生迷失感。
空间变化
        结合项目空间的核心化功能,一定要对空间的功能、形式等方面做出明显的区分,例如表演活动空间、休闲空间、观赏空间等,切忌多个公共空间的雷同。
兼顾业态分布因素的购物中心水平动线设计

 
        对于业态分布,购物中心水平动线设计考虑因素主要是主力店的摆放。
主力店的摆放
        主力店是购物中心的灵魂店,其本身的知名度与经营特色是购物中心主要的魅力之一。主力商店对于引导人流起着关键作用,其布局直接影响到购物中心的形态,被称为购物中心的磁极。
        主力店的布置原则是拉动人流,加强商店之间人气的交流,所以把主力店布置在购物中心的两端,沿动线布置各类专卖店。另外,在长的动线上分隔一段距离布置有相当集客能力与吸引力的次主力店,以使人们不断地有兴趣走下去,这也是重要的人流动线组织手段。
        在这种理念下,结合动线建筑设计因素,购物中心主要形成了“哑铃型”、“L型”的动线设计:
         (1)“哑铃型”的购物中心通常为长方形,一般将核心店放于两端,而将次主力店放于中部,以使中间也有吸引力。

 
 
        (2)“L”型购物中心通常每层有三个核心店或主力店,分别位于动线节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