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主力店揭秘:可能是史上对永辉超市最全面的调研

主力店揭秘:可能是史上对永辉超市最全面的调研
目前存量170家店,布局17个省,每个区域都形成了相对规模;每年开50家店,每家单店的开店成本只要2000万左右,以前物业的电梯空调需要自己做,现在都是由慷慨的开发商提供;已经做了十几家高端绿标店,这些高端店会重点在福建、北京、上海、重庆推广。
终于开始写这篇关于永辉超市的调研文章了!我是在国庆节前去的福州调研,去永辉超市的店面看了看,也和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交流。之前对于永辉超市“早有耳闻”,生鲜为特色是其鲜明的招牌。所以永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非常特别的超市类公司。受到电商的影响,超市上市公司的业绩一片“绿油油”的情况下,永辉还是实现了业绩的正增长。原因何在?
对永辉的直观感受
1.挺专注。起码是咬定超市这个行业不放松。
2.挺注重本质。认为生鲜电商的本质还是供应链,所以公司打算先做好供应链再来做电商。
3.挺随和。这或许是超市行业的共性。
和管理层的交流
永辉超市的总部位于福州市中心,和其他办公楼不同的是,永辉并没有门卫,也就是说什么都可以来去自如。而公司工作人员随口说出的“我们就是卖菜的”,也让人觉得这家公司非常地“亲民”,这或许也是这个行业的特点。公司的办公室装修也非常简单,没有光亮的高档实木家具之类的,墙上也挂着简单的画。
当天董事长一开始的状态不佳,喝了一点水又过了一些时间之后,精神抖擞地开始侃侃而谈。董事长是1971年的。问了几个之前在雪球上征集和市场上关心的问题,回答者为公司董事长或者董秘:
Q:未来是否会开更多高毛利的店面?
A:现在的客户群大多是普通大众,未来会做一些中高档的顾客群,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供应链上会引进中高端的商品,比如引进牛奶集团作为创业发展的团队,牛奶集团在国外的采购量很大,商品适合亚洲人,在国内只有100多个亿元的销售额,商品可以和永辉实现无缝对接。
自己的采购也可以走出国门,一个单品一个单品走出去,商品在供应链方面打通,商品理顺之后,电商再开始启动。快的话,今年下半年,牛奶集团的商品和我们采购的中高端商品就是进来,明年大批量进来。
已经做了十几家做了绿标店(注:公司的高端店面),从管理运营方面进行探索。基本上已经比较成熟,今年还要开十来家店,到明年会有三四十家店。这些店重点在福建、北京、上海、重庆推广,毛利18%到20%左右。让利给普通大众。
(图为绿标店)
Q:公司在成本方面主要有什么样的优势?
A:优势比较明显。经营的理念就是定位低毛利、跑量,满足顾客24小时对商品的需求,通过大量的体力活动和现在工业化的工具、设备的投入使用,维持商品的正常运转,门店一天两次配送,任何时候保证新鲜。核心的商品理念是让顾客群稳定,可信度高,形成良性循环。
Q:供应链走出国门,是否会带成本的上升?
A: 问题不大,随着规模采购的上升,采购成本会往下走,早些时候福建的采购成本低,后来重庆在三五年之后,采购成本也下降了,北京目前有30家店左右,采购成本也在往下走。
主要是由于规模化的优势。
Q:如何评价超市目前所面对的市场环境?
A:现在总体的大环境不是很好,但是总体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减弱。今年同比增长,并没有减少,同店增长率还是在5%以上。这么多年在发展中,在经营商上有很多细化和改良的空间,比如改善陈列效应,商品的集中采购和集中营销。
我们一直坚持直营直采,所以长期以来各个部门形成对商品的买、运、销、储存的经验。最近,又引进了新的500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于系统也进行了改良,购入ERP系统,进行数据化管理,从经验的管理到数据化的管理。以数据位引领,加上经验来经营。
我们建立合伙人体制,让员工参与分享经营的收益,这只有在提供数据的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计算,另外就是引导员工来思考怎么经营。这样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流失率。
Q:如何看待电商带来的冲击,电商开始涉足冷链,是否会对公司的经营带来影响?
A:互联网带来的是交易方式的提升和改进。食品标准化的东西容易实现电商化,生鲜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每一个商品都有个性的属性。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要考虑能否商品化、商品质量、品质及协同效应。
我们正在做小规模的运营。核心还是商品资源,希望构筑好的商品供应链,食品分成几个大类:休闲食品,饮料、调味,寻找有差异化的产品,让生鲜成为标准化的产品。O2O就要充分利用商品的供应链和实体门店对顾客的理解。O2O做出来,改变的是消费方式,在商品供应方面并没有改变,所以商品性价比很重要。实体和互联网结合,以商品的优势为主线,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
Q:这一次和牛奶公司的合作,主要考虑到几方面的因素?
A:我们和香港牛奶公司的合作,核心要素有四个。
第一考虑是商品供应链,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中高品质的产品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但没有系统完善的支持。与他们合作可以分享它全球采购的供应链。供应链的整合是排第一的。
第二是永辉的国际化还不够,牛奶集团的管理技术还是比较领先的,包括采购技术、经营技术、陈列效应技术等等。
第三是资金,第四是品牌。
Q:如何看待资金链较紧的说法(负债率50%左右,在超市行业中不低)?
A:如果以每年开50家店来看,每家单店的开店成本只要2000万左右,随着品牌效应的提高,物业的基础条件变好。以前有些物业电梯空调都是我们自己做得,现在都是甲方给我们提供的。50家10个亿元,财报每年有几十亿元的销售规模增量资金,现在的店为未来的店提供资金。如果没有考虑大规模的并购,资金链都是正循环。
08年的时候,经济不太好,我们引进汇丰,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企业。目前布17个省,还有存量170家店,每个区域都形成了相对规模。过了早期阶段,所以资金是充裕的。
Q: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A:我们核心还是以生鲜食品为主,致力成为全国性的企业。在目前的现状,还是在现有已经进入的地域做深做实。
我们的电商模式就是以生鲜为主的O2O模式。消费并没有减少,只是销售流通的方式在变化。生鲜属于被电商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域,也是影响最慢的领域。从长期看,还是会有一些改变,毕竟人的生活方式在改变。如何运用互联网工具,更好地把商品和顾客连接起来。现在都是2个小时做。每个店,可以做5公里以内的生意。我们预想以后做生鲜电商实现的是主城做即时送达,县城做次日送达,开放整条线。
我们交易的是商品,核心的还是供应链。如果可以有效采购到全球有竞争力的商品,还可以循环供应,系统供应。但我们不能仓促上马。
永辉店面的实地调研
我们去的是永辉销售额第一的一家店,就在公司总部附近,是一家有十多年历史的店,看起来有点陈旧,但是人人流如织。
(去的是这家店)

(永辉店面的整体形象是这样子的)

(生鲜来咯)

(水果种类很多,是不是想吃一个?)
永辉为什么在超市里面发展得比较好?我总结了一下:
1.在和外资企业竞争的时候,寻找到了差异化的定位。
这一点非常关键。中国企业整体实力远不及国外企业,如果没有自己一些特色的东西,恐怕很容易败下阵来,这在很多行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永辉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定位——生鲜。生鲜的价格比其他超市更多、更便宜,随着规模的扩大,进货价格更加便宜,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此,便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2.在超市这个行业中,外资的品牌并不是特别强大。
比如服装之类的,国内产品和国外公司相比,差别或许不大,但品牌价值天差地别,而且短期难以逾越。而超市就不同,大家都是冲着方便去的,应该没有人为了“沃尔玛”之类的品牌不远千里不购物吧。所以,在这方面来说,越早抢占到好位置非常重要。
想要了解更多商业地产策划运营有关要闻,请您联系卓越联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10-85679027